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学习资料

2021年陕西高考文综(真题+解析汇总)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

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021高考政治试题分析

 

     2020年高考新课标II卷文综综合试题政治试题结构仍然保持稳定,但一些常见知识点的出题题型发生些许变化,曲线类,推导类选择题没有考察,让部分学生不适应。

     整个试卷题目背景材料较为新颖,无偏题怪题,完全符合《新课标考纲》要求。但是对次重点知识考查明显有所调整,旨在告诉学生们学习知识要注重运用,并且考察全面,不能只着手重点考点,一定要面面俱到。

     从知识点分布来看,这次的政治试卷也给我们之后的学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给与了一定的建议:

一、注重知识的全面性

这次对一些次级考点的加强,让学生们要注意,以后的考试不再是模式化,考点固定化,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知识点的全面性。

二、注重基础和审题阅读能力

这次考试也给我们高中学生指引了一定的复习方向,就是政治考试不再是对固定题型考查,会进行变化,学生要学会用阅读理解的能力来审题,避免答非所问。

三、紧扣时代主题,增强立德树人时代性

命题围绕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主题,把握大势、紧抓大事,融入战“疫”内容,聚焦脱贫攻坚,选材全国人大立法,着眼扩大开放新举措,彰显立德树人时代性,引导学生培育政治认同素养,为全面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如全国Ⅱ卷第40题以网红、教师、大学生和海归人员等青年的扶贫故事为素材,展示青年人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用聪明才智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事迹,引导学生从新时代优秀青年的奋发有为中受到启发和感染,思考自身如何树立理想念,担当时代使命,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人生价值。

四、坚持价值引领,发挥学科积极导向作用

2020年思想政治试题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学科育人资源,助力学生培育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试题反映出中华民族历来注重敦亲睦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征,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强大生命力,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传承发展,坚定文化自信。

 

2021高考历史试题分析

     2021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回顾2021年高考,我们从历史全国卷中不难看出历史学科更加侧重于考查中国共产党党史的有关内容与知识点;高考更加强调对于历史学科思维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历史学基本概念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试题较2020年对比增强了开放性,更加较为良好的实现了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2021年历史全国卷中相对集中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学习历史、明辨真理

2021年历史全国卷通过获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进行探索性的挖掘具体史实。试题通过试题材料,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同时,受到试题材料的启发,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从中感悟真理的价值与魅力。例如历史全国乙卷中的第29题,材料节选自毛泽东同志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材料中指出“群众工作不是一句口号,必须努力改进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法。”这些观念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实践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随着中国革命的不断推进,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这些逐渐的融入了党的方针政策,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的重要法宝。

二、增强自信、牢记使命

全国乙卷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从幼小到逐步成长并且成熟,再到最终带领中华各民族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光辉历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通过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等一系列的探索发展,终于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通过试卷材料引导学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正如全国乙卷第42题通过地图展示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部分重要会议,要求学生任选两次会议,分析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说明原因。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让考生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从一个弱小的无产阶级政党逐渐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一个成熟的、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取得革命胜利的执政党,这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中华民族的选择。试题材料用事实说话,在字里行间中,让考生们明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实现伟大复兴,作为当代青年,应当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

三、提炼信息、综合运用

通过2021年全国乙卷,再一次印证了平时教学中一线教师们给学生传道受业时耳提面命的事情:历史学科对信息加工能力的考查逐年增加比重。看似今年的试卷没有大的改变,但是从细节上来剖析,试卷更加注重考查考生们对材料中所提供的文字以及图表中所呈现的信息,依次进行读取、筛选、分类、归纳、提炼、解释等历史学科的综合能力。比如说今年的乙卷中第25题,材料给出了西汉末和东汉中期不同地区的民户数量,要求考生通过分析材料中数据的变化,筛选总结出题目所要呈现的社会发展趋势,从而作出对考题正确的判断并得出合理的答案。再比如说全国乙卷中第35题,就要求考生通过获取美国中情局推广纽约画派这一史实,通过对题中信息的认真分析以及准确求证,通过材料中的一系列现象,发掘出美国政府依靠艺术文化的潜移默化性,通过渗透的方式,达到其预想的实际目的——为其国家利益服务。

四、核心素养、贯穿全局

正如全国乙卷第42题要求考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客观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幼小逐步发展并且成熟起来。该题将高考历史学科五基本要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融会贯通,突出考查了历史的核心素养。

历史开放性试题较为突出地融入了核心素养,这不仅仅是引导考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学科探究中;还希望通过试卷考查考生对于相关历史的时间、空间上的联系,要求考生在书写答卷时,能够掌握并且正确使用特定的历史术语,对史事能够精准概括说明。对观点进行历史解释说明的同时也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家国情怀。

五、语言运用、史论结合

乙卷通过增加主观题设问的针对性与侧重情感态度考查、优化评分标准等方式,加强了对历史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论述能力的考查。例如开放性试题不仅仅考查了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还增加了对于考生写作表达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不单单在阐释发展变化和分析原因方面作出新的要求,同时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某一历史时期的特征,对得出的结论进行正确的解释论证,清晰的表述、以及严密的逻辑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以上便是对2021年历史全国卷试题的点评,同时也希望2022年高考的考生在备考时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1.重视基本概念的掌握与应用

高考试题对历史概念的考查并不是直接考查概念定义,而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主要从政治制度、经济和社会发展、思想文化等方面展开,通过情境融合概念要义,注意对同类概念的比较辨析和不同概念掌握程度的测量和评价。如乙卷第24题以分封制为主题考查唯物史观;第26题考查宋代四民社会结构下不同社会群体间流动性的增强。因此2022年高考的考生应当在备考时注意基本概念的熟练掌握与运用。

2.灵活运用结合所学

历史学科不同类型的试题都强调问题与学生所学知识的结合,促进学生夯实基础,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和促进融会贯通。如乙卷第32题通过16世纪欧洲特许公司的兴起考查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第45题将“江楚会奏”变法方案与学生已有知识洋务运动的内容相结合,要求比较二者相同点。因此2022年高考的考生应当在备考时注意基本概念间的衔接性与灵活运用的能力。

 

2021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2021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地理试题整体难度不高,考察的内容也囊括了绝大部分主干知识,没有出现偏题怪题,算是高考出题人的正常发挥,出出来了一张整体很有质量的试卷,而且试卷中还为我们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惊喜。从整体上看,今年的试题具备这样一些显著特点:

一、紧扣时代热点,把握时代脉搏

选择题第一组为产业发展问题,以新疆棉花种植作为切入点,考察高新技术在产业发展当中的作用,同时也暗合了今年非常重要的热点问题:新疆棉花事件。往年地理考试出题中,对于时政热点考察相当隐晦,不会出现极其明显的对于时政的导向。主要原因在于过热的时政热点,往往会使得全国各地的老师对该热点进行押题,从而导致所有考生都知道这一类考题应该如何处理,进而使高考题本身失去了选拔性考试的意义。但是今年的考题,明确地将新疆棉花摆到材料中,但是切入点相当刁钻,不考察新疆种植棉花的区位因素,不考察新疆棉花机械化种植的影响,考察高新技术产业,而是在新疆棉花种植过程中的应用,所以哪怕有人猜中材料,也猜不中考题。也许以此为契机,未来几年中,高考地理的出题会将各大时政热点摆到明面上进行考察。

二、重视基础知识,着眼地理素养

与往年相同的是,地理考试的知识内容仍然在主干知识中选取,并没有出现对教材中细枝末节问题的过度纠缠。比如选择题中涉及到了产业发展、植被带与整体性和差异性、大气圈等问题,都属于本学科重点讲述的内容。学生在平时对这些部分训练很多,各校教师也会强调这些重点内容,最终考题没有跳出主干知识的范畴,对考生比较友好。但是,今年的考试比往年所有考题都要重视对材料的把握和应用。比如相对湿度的问题,并没有出现在地理教材当中,需要学生现场阅读,现场学习,把握相对适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才能够准确的去选择答案。大题当中36题考察上海市咖啡馆,如果对于图中咖啡馆的分布,材料中咖啡馆的描述没有准确的研究,很难将4个问题的答案写到完美。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仍然要注重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的培养。

三、关注社会生活,以小处切入情境

现在的地理高考题越来越重视情境化问题,绝不会像曾经给一段毫无实际意义的材料,然后直接问学生的理论性问题,所有的高考题必然具备实际生活背景。比如大题中的上海咖啡馆问题,就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很多学生平日都有过顾过咖啡馆,但是无论如何也很难考虑到这件事情会成为高考出题的素材。从中体现出了高考出题的“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也体现出高考题的小处着眼,以实际生活作为地理学习的重要渠道,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学以致用的主导思想。也为地理教学提出了越来越生活化、越来越实际化的要求。

四、题型稳重有变,心意十足

很多学生反映,看到选修44题环境保护的时候,突然感觉不知如何下手。原因在于该题的设问方式非常独特,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材料得出一个结论,并且根据材料本身为结论提供支撑,相当类似于大学中论文的写作手法。但是由于高中阶段我们几乎对比类题型从未训练过,所以很多学生看到该问题时,觉得此题无比新颖,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但是,这种创新性的题型,目的并不在于将学生难住。而在于教会我们,对于地理知识,学的不能太过于死板,应该追求知识本身的内涵与地理思维的提升。此题如果有较强的地理思维,其实是一道很简单的题。因为问题相当开放,所以只要是能从材料中找出的数据,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根据,得分点极其宽广。

综上所述,今年高考地理题,秉承了往年一贯的重视基础,重视素养,重视生活等出题风格。但是同时也给学生提出了新的设问,出现了新的切入方式,告诉我们地理教学与学习时刻在跟随时代发生转变。所以,在今后的高中地理学习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生活化,对考试的灵活化转变。今年的高考题,也算是对广大学生与教育工作者,上了生动的一课。

 


报名咨询热线

4001860029